【紫苏焖鸭】-----“鸭香醒脾,苦夏不苦”

分类:烟火。。。味 | 标签: 紫苏   鸭肉  
2012-06-20 16:46 阅读(?)评论(0)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农历五月初一称“端一”,今天五月初二是“端二”。“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五月对应《周易》中的鼎卦,鼎立就为端正。鼎是烹饪之器,也是祭祀的礼器,它以木燃火,烹饪物是为祭祀与示正。端午节食粽作为全国风俗,最早见于西晋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忝”。鹜是鸭,角是牛角,黍是黄米。角是端正的象征,黍以角形,就成了棕子。至唐宋,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九子粽源产于盛唐,清代诗人吴曼云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关于五月端午节,还有其它一些风俗。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又,《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在我们湘南地区沿古俗,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经过艾叶水洗礼,可以驱走疟疾,安全渡过夏日多蚊的季节。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到了端午节,我们这的餐桌上除了咸鸭蛋,还要有鸭肉,今天就上一盘紫苏焖鸭吧。

 

【紫苏焖鸭】

食材:鸭腿、紫苏、老姜、大蒜、红椒;

步骤:

1、鸭腿洗净斩块,沥干水份,用盐、生抽提前腌制入味;

2、紫苏择叶洗净,切细条;

3、老姜、大蒜切末,红椒切细丁(配色用,无辣味);

 

4、坐锅热油,爆香蒜末、姜末,入鸭块,煸出油脂;

5、加适量温水,没过鸭块,放入紫苏,加少量盐,中小火焖至汤汁基本收干;

6、最后放入红椒粒,略翻炒,即可起锅装盘;

7、(紫苏的特殊香味可以去除鸭肉的腥味,大红椒无辣味,不会掩盖紫苏的香味)。

 

 紫苏与肉同煮去腥增鲜提味,在古代早有运用。

李时珍说:“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

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汤饮之”。

 

俗话说,“鸭香醒脾,苦夏不苦”,

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

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清热健脾。

 

  最后修改于 2012-06-20 23:0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