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一)物华天宝——辽宁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

2018-10-20 10:54 阅读(?)评论(0)
2018-10-05,星期五,天气:晴
   赶在“物华天宝”撤展前两天,赶到深圳把这个展刷了。原计划是9月15日去的,正好那两天超强台风“山竹”光临深圳,只好改签高铁票挪到十一长假,顺便把南山博物馆的阿富汗珍宝展扫掉。
   辽宁朝阳北塔是目前所知全国唯一一座“五世同堂”的佛塔建筑。其始于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和龙宫殿;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于原址起建思燕佛图;隋代是全国五十三州所敕建舍利塔之一的梵幢寺塔;唐玄宗时期为奉诏修建的开元寺塔;约在辽太祖神策元年进行修整,并更名为延昌寺塔,兴宗重熙年间再度重修。此后,北塔历经金、元、明、清直至近代,未曾有过大型修缮活动。
   1984年至1992年间,朝阳北塔开展维修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天宫、地宫被考古人员打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佛教奇珍异宝。鎏金银塔、舍利金塔、银菩提树、玻璃瓶等辽代文物属国内首次发现,被称为继法门寺之后我国宗教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本次展览分为“朝阳北塔的历史变迁”与“辽代佛塔的供养世界两个单元展出北塔所出三燕、北朝、隋唐,特别是辽时期重要文物140余件组,包括瓦当、石刻、泥塑、舍利塔、金银器、瓷器、水晶、玛瑙、琥珀、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通过展览可一睹辽代文明与佛教艺术的精髓。


朝阳北塔的历史变迁:

1、十六国三燕时期(公元337-436年):朝阳北塔始于十六国时期三燕(即前燕、后燕、北燕)的和龙宫殿,最初为木结构宫殿建筑三燕指东北地区东胡族系鲜卑族慕容氏与鲜卑化汉人冯氏先后建立的前燕(337-370年)、后燕(384-407年)、北燕(407-436年)三个政权。三燕都曾以古朝阳城为国都。以“燕”为国号。

2、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于原址起建思燕佛图改为土木结构楼阁式佛塔。这里“佛图”,又名“浮屠”,意思是“佛塔”。《魏书·释老志》:“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 ’,或云‘佛图’。”

3、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文帝时又敕建为安葬舍利的梵幢寺塔;唐玄宗时奉诏改建为开元寺塔,改筑为朴素的密檐式砖塔

4、辽时期(公元916-1125年):辽代重修并更名延昌寺塔,在密教僧的指导下修建成雕饰繁复的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

   朝阳北塔前后共七百余年,历经三燕(即前燕、后燕、北燕)、北魏、隋代、唐代及辽代,总共五世修建。此后历代未经大型修缮。因此有“五世同堂”之说。以北塔为主体的塔寺建筑,自北魏太和年间到辽代灭亡,一直作为皇家敕建寺院与中国东北地区名刹。虽金代以后逐渐衰落,但瞻礼佛塔的法事活动历代不绝。















   银经卷:展开后三米多长,经卷上字迹清晰可辨,其中一卷是常见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鎏金银塔:塔高:60.3cm,底寬:19.6cm,此器件为六角形三重檐式,由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第一层塔身每面錾刻一尊坐佛,应为释迦牟尼和密宗五方如来;第二层塔身刻写梵文字母,应是六佛梵文“种子”;第三层塔身刻梵文,当是“六字真言”;最珍贵处是在塔身内藏有题记铜板1件,铜板两面刻字,一面写有“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与舍利同时葬此银塔并摧碎小佛顶陀罗尼各一本”。



   
   金银经塔:鎏金铜炉盘上置银盖,盖上鎏金银莲座内放一金莲叶,其上为内藏银经卷的圆筒形塔身;塔身用四重圆筒套合,从外到内,一、三重为金筒,二、四重为银筒;一至三重錾刻坐佛、菩萨、八大灵塔、莲花等,第四重素面。筒内藏有刻有经文的银片(银经卷)。





















   木胎银棺:安放在七宝舍利塔中。北塔被雷击后木板烧毁,仅存三块银片。细看,银片上刻有涅槃像,帝后礼佛图,法、报、应三身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帝后礼佛图中,帝和后都是跪地礼佛。这可能是仅有的帝后跪姿礼佛图,由此看出,当时政权对佛教的推崇。

第一組圖案--釋迦牟尼涅槃圖。


   釋尊頭南足北,頭枕右手,側臥床榻上,表情安詳。床側天人異眾皆作哀慟?之相。床后有裟欏雙樹,右上方置錫杖、缽盂。床腳站立護法天王一尊,身著甲胄,雙手持弓箭,足踏二夜叉。

   第二組圖案——法、報、化三身佛。三身佛頭上有寶蓋,手結契印,結跏趺坐于蓮座上。座下置蓮盆。


   第三組圖案--帝后禮佛圖。釋尊雙腳垂下,坐蓮座。阿難、迦葉二弟子侍立左右。作帝王形象的梵王和貴婦人形象的帝后跪于佛前。


第四組圖案--持劍護法天王。

木胎银棺出土情况。

银片线图。












   金舍利塔:金片製成,方形單層檐式。剎頂置金蓮座,座下飾珍珠,上安金寶珠。單層塔檐,脊上和檐下飾珍珠流蘇及雲形金飾。塔身四周蓮座上立有欄杆,前面開門,欄板、望柱俱全。塔身四角刻出圓形倚柱,四面及北側內面各刻一尊坐佛,合為五方如來,皆頭戴金冠,手結契印,結跏趺坐于蓮座上,兩側飾祥雲。塔基座為三層平台式,底邊外展,臺面鏨刻雲紋。座上置單層八瓣金蓮座,滿飾花瓣紋,上承方形塔身。






















这枚铜镜,只有一块硬币那么大。

   哪吒太子故事石函:石函盖四面刻了六飞天,石函身四面刻一组生动的哪吒指挥夜叉追杀龙王的图案。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哪吒闹海故事图像。不过这里的哪吒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孩童形象大不相同,而是哪吒护法的形象。唐代文学小说中开始出现哪吒太子的护法形象,之后通过民间讲述,又成为斩妖除魔、降龙伏虎的少年英雄。














我的相关日志: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