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十一)苏州文庙及石刻

2016-05-18 22:00 阅读(?)评论(0)
    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佑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它是江浙沪地区最大的孔庙,也是全国第二大孔庙。据清代乾隆 《苏州府学图》碑所示,苏州文庙占地面积十余万平方米,东临卧龙街(现人民路),西倚东大街,南枕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左庙右学布局,东路是以大成殿为主体的文庙建筑群;西路是以明伦堂为核心建筑的府学建筑群,形成以两条中轴线为标志的文庙府学两大建筑群体。文庙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等,另有数十棵古银杏及廉石、文天祥石刻等文物点缀其间。现被用作苏州市碑刻博物馆,馆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
    做苏州攻略时,了解到文庙的四大宋碑赫赫有名的地位,那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时间去看看。坐的公交车在文庙的崇礼祠、德善书院附近下车,从后门进入游览,所以图片是倒叙的。



大成殿内。







这几株银杏深秋时节好看着啦。

碑刻长廊里有几块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很有名的石碑,
比如这块:永禁机匠叫歇碑。






    苏州文庙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坠理图》即地理图,它与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禹迹图》并列为中国三幅最古老的全国性地图。作者也是黄裳。山脉用人字形表示,突出了山脉的立体感,有不少地区还画了森林,并有“平地森林,广数千里”八个字,图中大陆上的长城、各路的府、州、军的地理位置都十分清晰,还可以看到黄河、长江、淮河、闽江等江河的迂回曲折以其它支流的蜿蜒伸展,高原、平野的形式以及东南沿海的轮廓。

   《平江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石刻平面图。宋朝的苏州被称为平江府,平江图也就是苏州地图的祖本。从“平江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苏州和今日的苏州位置大致相仿,它们都位于一望无际的太湖之滨,周围环绕着吴凇江、娄江、大运河、石湖以及阳澄湖等等。
    平江府城呈长方形,四周筑有高大的砖砌城墙,并设有城门,外为大运河所环抱,内有护城壕。城区内最大的特点,就是安排了水陆相并行的两套交通系统。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说苏州是“家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从《平江图》中我们可以数到七条河流纵贯南北,十四条横越东西。与之相平行的还有二十条大街,当然最著名的就是这条卧龙街,也就是今日的人民路。居民区则建在街与河之间,这就形成了前门是街,后门是河的吴中特色。
    苏州古城水多桥也多,唐代白乐天就曾经说过“红栏三百九十桥”。到了宋代,桥就更多了,光这“平江图”中就刻了三百五十九座桥梁。苏州在唐宋时期还是佛教、道教中心。市区内寺观古塔林立,古趣昂然。光这长2。84米,宽1。4米的“平江图”上就可以数到67座巍峨庄严的寺观和9座古塔。

   《帝王绍运图》,绍就是继承的意思。它是一张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图表,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南宋宋理宗为止,共有一百九十五君,经历了三千五百多年,绘制这幅图的人叫黄裳,是太子(也就是宋宁宗的儿子,后来宋理宗)的讲授官。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了便于给太子上课,绘制了八幅图进宫所献。他在这幅图中希望通过历代的兴衰交替,戒劝太子要吸取“乱”和“治”的经验教训,加强集中统一,以便能够长久的维持封建统制。

   《天文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刻东方星象绘测图。以北极为心,北纬35`南天可以看见的界限为外大圆,北极附近常年可以看见的界限为内小圆,赤道为中圈,还有一个中圆为黄道,与赤道斜交成24`的黄赤交角,还有二十八根宽度不等的经线从北极向四方辐射形成了二十八星宿所在的赤道宿位。图中可以数到1443颗星,当时全部凭肉眼观测得来,今天用科学的仪器检测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作者也是黄裳。图下面的文字说明记录了南宋以前包括南宋人们的天文知识,包括日蚀,月蚀的起因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

廉石。

文天祥像。











  最后修改于 2016-05-19 21:39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